深度了解鸭黄病毒
自年以来,我国养鸭密集地区在冬季寒冷天气时出现以产蛋鸭瘫痪、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及头颈摇摆等神经症状为主的疾病,资料表明病原为黄病毒。 病原:为黄病毒科、黄病毒属、蚊媒病毒的恩塔亚病毒群,和坦布苏病毒亲缘关系密切的鸭黄病毒。 流行特点: 1.主要危害鸭,包括蛋鸭、肉种鸭,但鸡和番鸭未见发病。 2.传播速度快。 3.发病急,发病率高,死亡率较低。 临床症状:受感染鸭群几乎均可发病,饲养粗放、养殖条件恶劣的鸭场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,死亡率较高;而在养殖条件好、饲养管理较严的鸭场,死亡率通常较低,产蛋恢复迅速。 剖检病变:主要病变可见卵巢发育不良、卵泡变性、变形、坏死或液化,卵泡膜充血、出血;有的子宫水肿或输卵管壁充血、出血;另外混合感染其他病菌,可见肝肿大,脾有出血斑点或呈斑驳大理石样坏死灶,有的极度肿大并破裂;胰腺多数潮红,病情严重者胰腺肿胀出血或有出血点、坏死点;有的心肌或心脏内膜有出血点;有神经症状的病死鸭还可见脑膜出血,脑组织水肿,毛细血管充血呈树枝状,少数病例胸部皮下或腿肌出血。常并发大肠杆菌、坏死性肠炎和支原体。 防控措施: 1.加强饲养管理。给予营养全价平衡的饲料,注意减少应激,做好生物安全防范减少疾病传播几率。 2.做好鸭瘟、鸭黄病性肝炎等免疫和预防,提高鸭群免疫力。 3.疫苗免疫。 4.治疗:本病发生后没有特效药物治疗,主要通过增强体积免疫力和防继发感染为主,可选用药物增强免疫力,同时也可调价抗菌药物防止大肠杆菌和浆膜炎继发感染(注意休药期)。 了解更多养殖知识可以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shuluanguanyanawf.com/slgywh/11929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添加微生态辣椒油粉对饲料品质蛋鸡健康
- 下一篇文章: 湘潭不孕不育注意输卵管堵塞了,千万